央视名嘴水均益在电视机前,总是那么从容、淡定和自信,采访世界名流时,总是那么能言善辩、儒雅大方,充分展现大国的风采。
1963年9月20日,水均益出生于甘肃兰州。1984年毕业于兰州大学英国语言与文学专业,毕业后加入新华社。1993年起,水均益担任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焦点访谈》主持人、记者、制片人。
2003年被授予"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多次荣获"金话筒"奖和央视十佳主持人奖。
出身江南水乡的水氏书香家族
相传水家是数百年前,从江南水乡浙江西迁至甘肃的。水家出了很多知识分子,真正的书香门第。
水均益家族人才辈出,他的爷爷水梓曾经是兰州的文豪,在民国时期还曾出任甘肃省教育厅厅长,父亲水天明是兰州大学的俄语教授,母亲则在当地邮局工作。
水均益的伯父水天同,1979年任兰州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专门从事莎士比亚文学研究。他的2位叔叔水天中和水天达,分别是中央美术学院研究员和甘肃电视台导演。
正是得益于书香家庭,水均益不仅拥有先天优秀的遗传基因,也有着更宽广的视野,更重要的是有着浓厚的学习氛围。
不怕吃苦受累,不惧炮火纷飞
1989年,一进新闻编辑部,水均益就接了一个最苦最累的活儿,成为一名驻外记者进入埃及开罗中东分社。1991年,水均益前往战地积极参与海湾战争的报道。
由于当时中东局势极不稳定,水均益凭借着不怕吃苦不怕冒险的拼搏精神,获得大家一致赞誉。当时流传一句话,哪里有战火哪里就有水均益的影子。
2001年,阿富汗反恐战争期间,水均益又多次赴战地采访报道。
2003年,水均益飞往伊拉克,在战地对美伊战争进行详细报道 。
新华网层这样评价水均益:作为新华社驻中东分社记者,水均益积极参与了海湾战争的报道,是国内主流媒体首批赴战地采访的记者之一。同时,对阿以矛盾、巴以冲突进行了多角度、全面深刻的报道,是国内、国际新闻报道中对中东问题有深刻研究、独特见解的记者之一。
采访世界各国名人政要尽显大智慧
2004年至2009年,水均益主持《高端访问》,2009年起,担任《环球视线》主持人。水均益先后专访过上百位名人政要,脚步遍布全球。2014年,他前往俄罗斯索契,第5次采访普京。
水均益在电视镜头面前总是表现得非常睿智,采访众多世界大拿犀利,展现出了一个央视名嘴应有的风采。
新浪网评价水均益时说道,水均益被业界和广大电视观众所熟知的另一主要原因是因为他的专访节目,在专访国际风云人物方面,他是国内第一品牌,独坐国内新闻界专访外国政要、世界商界巨贾和国际知名人士的首把交椅。他深厚的国际新闻功底、丰富的国际知识、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以及对新闻事业的执著为他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爱国爱家有担当
水均益的人生充满传奇,他不仅热爱祖国,热爱工作,他更深爱着他的父母和兄弟姐妹。
1957年,水均益的父亲因为出身问题受到了冲击。也就在那一年,频频有人上门威胁恐吓,水均益的大哥时年9岁,受到惊吓,智力发育不全,从此变得唯唯诺诺。
16岁那年,他的大哥住进了农村,失去优渥生长环境的他病情越来越严重,后来还患上了癫痫。由于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娶妻生子,一直单身,所以只能依靠父母和兄弟姐妹的照顾生活。后来在父母的关照下,他的大哥进入了一家企业,但他却只能做一些最简单的工作。
水均益父母非常担忧水均益大哥的身体状况,担心他们去世后水均益的大哥生活无着落。
水均益的父亲2004年去世时,他的哥哥姐姐商量好轮番照料他们的大哥和母亲。但水均益却执意以一人之力承担起整个家庭的重任,他主动将母亲与大哥接到自己家中照料,且拒收其他哥哥姐姐姐姐送来的生活费。
水均益在大家庭长大,学习优秀,事业有成,从根本上说,主要得益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你怎么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